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47:3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47页(1212字)

指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的、深远影响的意义。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任何其他经济、社会部门的发展,都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和始端。克思指出,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农业为全社会提供基本生活资料,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农业为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提供必要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化的基础;农业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农业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影响着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等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11亿多人口的大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农业中的核心——粮食的生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早已被确定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也是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无论是改革开放搞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抑或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都首先从农业、从农村抓起,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进行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收到了显着的成效。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思想是我国多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

什么时候农业发展了,粮食增产了,什么时候的国民经济就能比较顺利地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就稳定,市场就繁荣,人民生活就能得到改善。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重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念,保持粮食、棉花稳定增产,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邓小平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2页)江泽民在《当前的经济工作》一文中又一次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发展农业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所以能够发生巨大变化,靠的就是这一条。”(见《人民日报》1993年6月2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的战略作用十分突出,战略地位十分明显,只有千方百计把农业搞上去,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并持之以恒,才能使国民经济得以高速、高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才能顺利实现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