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改革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3:52:4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324页(1075字)

为了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促进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结构以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倡导下,我们党清理了极“左”路线对教育界的干扰破坏,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轻视教育、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被逐渐克服,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集中统一的教育体制类型。

这种体制在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这种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日益表现出来,不能适应我国迅速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的需要。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对教育体制进行系统的改革。

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体制改革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检查的责任和权利都属于地方。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除国家拨款以外,地方财政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

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志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但不得强行摊派。(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对中学教育进行改革,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并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3)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变以前由国家统一招生,毕业生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以及招收部分自费生等办法。

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4)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对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新,大量吸收反映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使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