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及其经济发展的经验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3:56: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334页(851字)

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四个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初起,先后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品出口,从而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迅速发展,在1961年至1985年25年间,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9%,跃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或“四小”。

“四小龙”历史、自然环境、发展基础各不太相同,但总的讲面积相对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50年代初均略低于我国大陆发达地区。它们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起飞,主要原因有五:其一,适应国际经济尤其是周边地区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制订并实施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以此带动经济增长。

其二,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并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一些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如从60年代的轻纺工业到70年代的重化工业再到80年代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提高了整个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其三,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从人才开发的角度保证了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其四,鼓励勤俭,崇尚苦干,从而实现了高储蓄和高积累,推动了经济迅速增长。

其五,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适当的政府干预。在整个经济起飞时期,“四小龙”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乱。

其行政当局对经济活动很少限制,主要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运用,但在另一方面,“四小龙”的行政当局又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社会各经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通过各种经济规划和产业政策来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和调控。此外,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地理位置又造成“四小龙”得到大量的国际资本的援助,外援多而军费低。这些都使“四小龙”在短短几十年间,奇迹般地摆脱了贫困和落后,一跃成为远东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方考察时明确提出我国的发达地区要有赶上亚洲“四小龙”的信心,力争赶上“四小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