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00:4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346页(1258字)

指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

它们自6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被称为亚洲“四小”。50年代,“四小龙”还都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新加坡、香港是贸易港,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殖民统治给新加坡还带来大批人失业和严重的住房困难,美、英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更造成了香港50年代初的经济严重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1952年失业率竟高达30%以上;台湾、韩国虽有美国援助,残破的经济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台湾195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50美元,韩国到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83美元。但是,“四小龙”分别自60年代开始的前后起,经济普遍出现了高速发展,迅速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新加坡自1959年从殖民者手中争得自治,1965年获得独立起,大力抓了住房建设和发展工业,国民经济60年代平均以8%、70年代平均9.4%的年增长率的速度发展起来;香港50年代中期以后,拓宽了贸易渠道,特别是恢复了同大陆的贸易和抓了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60年代达到11.7%、70年代9.2%;台湾50年代初期以后,在利用美国大量经济援助稳定物价、恢复经济、进行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1952年至1962年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2%,1966年至1973年高达到11%,1973年至1981年仍保持在9.6%的高速度上;韩国在朝鲜停战以后的1960年、1961年,学生运动推翻了原来腐朽的统治,少壮派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建立“国家重建最高会议”,经济从此开始了高速的发展,60年代、70年代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的水平。“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瞩目。1978年秋,西方国家“富国俱乐部”举行专家会议,并于1979年发表了《新兴工业国的冲击》报告书,把亚洲的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同拉丁美洲、欧洲的墨西哥、巴西、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及南斯拉夫十国和地区列为“新兴工业国”;日本一些经济学家称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中进工业国”,世界银行则视它们为“半工业化国家”。后由于“四小龙”发展最突出,其他6国80年代相继落后了,世人纷纷给亚洲的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冠以亚洲“四小龙”的美称,又因这4个国家和地区地方小、人口少而被人们通称为亚洲“四小”。

80年代“四小龙”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到1991年,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了1万美元,台湾为8815美元,韩国达到6253美元。跻身于世界中上高所得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四小龙”除韩国外,工业部门虽然不多,更无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工业的发展已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进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工业,成为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抓住时机、大量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这对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无可借鉴之处;当然,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2亿人口的大国,也不能照抄、照搬“四小龙”的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