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31: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454页(1508字)

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改为现在的题名。

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除加紧在军事上对我军的进攻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极力鼓吹“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故意抹杀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妄图取消共产主义和共产党。

还有一些人企图在国共两党主张之外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了批驳这些反动宣传,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急迫问题,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其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以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发展到第二阶段,完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否认这种联系主张走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和看不到二者的区别而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左”倾主张都是错误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具有革命性,无产阶级应当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

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因而具有妥协性。这个阶级有二重性,已无力担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无产阶级对这个阶级应当既联合又斗争。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

无产阶级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是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基本因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是新民主主义国体。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组成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来实施和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

农村的富农经济,容许其存在。

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中国的经济,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政治,就是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反对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确立共产主义思想在国民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大量吸收中外古今各种文化,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这部着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论述,是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