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2: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36页(2361字)

邓小平1984年10月22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一部分。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及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时的形势是这样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农村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农村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涌现了大批的专业户、乡镇企业。农村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迫切要求突破旧的流通体制的束缚,城市改革问题被提上日程。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把农村的改革及时推向城市,党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被称作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对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具有重大发展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性质、方向、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

由于城市改革涉及的范围相当广,牵扯的方面相当多,其复杂程度和难度也是相当大的。能不能搞成功,能不能坚持到底,国内外的许多人是存有疑虑的。同时,又由于这场改革对中国来说是全新的,广大的干部群众对此很不熟悉,对怎么搞这场改革以及创造出怎样的国际、国内条件来保证这场改革等都曾怀着不同程度的困惑。为了使广大的干部群众理解并积极投身这场改革,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针对当时人们的思想实际作了重要讲话。

《讲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到底的坚定信念,点出了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阐明了改革所需要的国际、国内条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强调中国的政策不会变。

为什么说这个政策不会变?因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如果改变了,国家就要受损失,人民就要受损失。

谁要改变它,人民决不会赞成。改革开放政策是从农村开始的,它给农村带来了变化。

如果将这个政策改变,8亿农民的生活水平马上就会降低,这就必然要遭到8亿农民的反对。所以,不但我们这一代不能变,下一代、下几代都不能变,变不了。

第二,论述了“一国两制”对维护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及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提出的。

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香港、台湾问题,总要各方面都能接受。我们之所以解决了香港1997年后回归祖国的问题,就是因为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个中国、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的统一方案。

香港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年我们发展起来了。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

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台湾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

三民主义曾在中国搞了22年,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役。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的方式,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不是很好吗?“一国两制”用在台湾问题上,其政策界限要比香港问题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战略考虑。“一国两制”还可以延伸到某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积极方式。我们中国人是希望和平的,因为有了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可以聚精会神地搞建设。

我们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就是在努力创造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三,阐述了翻两番的意义,指出翻两番的意义首先在于使中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就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反映在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翻两番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目光不只是盯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实现,而是在实现了翻两番目标后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翻两番的意义如此重大,但它的实现则又不能离开对外开放政策。

在历史上,我们吃够了因闭关自守而造成的贫穷落后和愚昧无知的苦头,现在决不能再走闭关自守的老路,因为当今世界的生产和消费早已跨出国界,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活动,如果闭关自守,我们的产品怎么办?我们的建设所需资金和技术怎么办?可见,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的前进更困难。针对一些人的担心指出,开放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它可能要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但这是可以克服的。然而不开放则不行。只要我们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就是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而合资经营的收入大头也是由我们拿。

得益的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雇工问题,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

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第四,指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个好的文件,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新话强调了知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

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10条内容中,邓小平认为最重要的是第9条,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并把它看成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指出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其他方面出这个那个毛病不要紧,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来要出大问题,要犯大错误。”如何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大胆选拔中青年干部;二是要建立退休制度,给中青年“腾出位子”。最后强调指出:“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顾问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责任。”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动员令。其中关于对外开放作用和意义的论述,突破了以往没有外援、照样建设的旧观念,发展了毛泽东的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的光辉思想;其中关于知识和人才是改革成败关键的论断,摒弃了以往轻视知识和人才的错误思想,显示了他预见未来、把握未来的战略眼光和宏大胸襟;其中关于建立退休制度、大胆提拔青年干部的设想,突破了以往论资排辈的旧框框,吹响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