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同欧洲的经济联系》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3: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44页(991字)

邓小平1985年4月18日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的谈话。

这一谈话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就代表中国人民表达了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愿望。

建国之后,中国政府也曾为之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建国后的20多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敌视和封锁的政策,前苏联等国家也曾单方面停止了与我国签订的经济合同。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加之其后“四人帮”把任何对外联系都扣上“崇洋媚外”、“卖国主义”的帽子,这样就使得我国在一个长时期内不得不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自己的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关系,实行了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新政策,标志着我国由长期的封闭状态和半封闭状态向着开放型状态进行转变。

在这之后,我国相继与第三世界、苏联等国以至西方国家开始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往来。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明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

其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创新局面的阶段。

1985年4月英国前首相希思访华,这正是加强我国与欧洲联系的一个有利契机。邓小平在会见希思时,着重就中国同欧洲的经济联系问题阐明了他的看法。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表明了中国愿意同欧洲进行经济贸易的真诚愿望。

谈话说,中国经济发展了,对外贸易也会增加。在我们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应占相应的份额。现在欧洲在我们外贸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如果你们能占恰当的份额,我们是很高兴的。

3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加强同欧洲的经济联系,这是作为一项政策来考虑的。

第二,阐明了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联系的重点内容和交往原则。第一个是技术转让,欧洲在这方面比较开放,当然,这只是比较而言。第二个是双方都应开辟贸易途径,贸易总是一来一往的,中国买欧洲产品,欧洲也要买中国产品。中国买外国产品总要有偿付能力。

希望欧洲的企业界为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创造条件。你们在技术上帮助我们,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对外贸易也能随着发展。现在中国的年对外贸易额是500亿美元,翻一番是100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如果外贸也翻两番,那就是2000亿美元,对发达国家来讲不算高,对我们来讲,增长不少了。邓小平的这一谈话,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同欧洲的经济合作,对于我国外贸事业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