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5:15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50页(1063字)

邓小平1985年8月21日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尼雷尔时谈话的一部分。

邓小平的这篇谈话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改革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障碍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分析了世界上对我国经济改革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两种评论,肯定了关于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评论是有眼光的。他强调,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他总结了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完成土地改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个伟大革命。但是在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所以才决定进行改革。邓小平阐述改革的总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指出不能再坚持那种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政策,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快的发展。

他重申改革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论断,认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从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的意义上说,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是经济改革的基本内容。邓小平指出,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通过开放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一开放,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城市经济开放,同样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他强调,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提出了吸引外资不会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并作出解释和论证:吸收外国资金,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

从经济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他指出,搞活开放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但有办法解决。

第三,改革是一种试验。邓小平重申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他指出,如果改革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他强调,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这篇谈话,科学地概括了改革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着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