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伯承》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6:1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64页(1225字)

发表于1986年10月21日。

1986年10月7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同志在北京逝世。10月16日,邓小平主持刘伯承同志追悼大会,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功勋卓着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

刘伯承是邓小平亲密无间的战友。他们从1938年开始在一起工作。

在多年的戎生涯中,刘伯承和邓小平亲密合作,前后共事达13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邓不可分”被人们传为佳话。对于刘伯承同志的辞世,邓小平“至为悲痛”。

在这篇悼念刘伯承的文章中,邓小平回顾了他和刘伯承的战斗友谊,回顾了刘伯承为共产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战斗历程,高度评价了他的卓越贡献和坚强党性。邓小平指出,他和刘伯承前后共事13年,相知甚深,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

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伯承善于与同志团结共事的高尚风格,在今天仍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表率。邓小平指出,伯承早年从军,戎马一生。

他在大半个世纪中,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战斗,九处负伤,屡建战功,以足智多谋的“独目将军”闻名于世。邓小平指出,伯承同志党性坚强,突出表现在考虑问题从党的全局出发,事事顾全大局,服从大局。

为了党的整体利益,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和局部的利益,总是主动挑起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兢兢业业,排除万难去圆满完成。

邓小平指出,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他熟谙兵法,博采古今中外军事学术精华,运用于中国的革命战争。

他用兵作战最讲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他说,伯承善于总结经验,把军事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善于创造性地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

他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

他指出,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伯承的战略眼光不仅表现在战场上面,也表现在他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高瞻远瞩。伯承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奠基人之。

他在这方面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珍视。邓小平指出,伯承非常重视政治工作,不但对政治委员,而且对政治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很尊重。他一贯关心干部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关心政治工作建设。

可以说,他是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中重视和善于做政治工作的模范。

邓小平指出,伯承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拯民于水火”,正是这种博大的胸襟,使伯承从旧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中国共产党那一天起,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从指挥作战到治学办校,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无论何时何地,客观环境有什么变化,他始终是把自己的一切贡献于、服从于党的需要,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中国布尔什维克——这个意味着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他是受之无愧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