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 繁盛 昌盛 兴盛 兴旺 兴隆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118页(1338字)
繁荣fánróng 繁盛fánshèng 昌盛chāngshèng 兴盛xīngshèng 兴旺xīngwàng 兴隆xīnglóng
形容词。
表示(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
“繁荣”和“繁盛”都强调健康的、成长着的东西很多。“繁荣”还侧重于势头好,欣欣向荣;使用的范围最广,适用于经济、工商业以及国家、社会、朝代等。例如:“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峻青:《秋色赋》);“近几年来,这个地区由于有新修的湘黔铁路通过,工商业日益繁荣活跃”;“唐是繁荣强大的朝代”(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
“繁盛”侧重于气势大;多用于商业、都布、社会;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扬州也是一个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商业大概比广州更繁盛”(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尚炯和牛金星决定先到正阳门外商业繁盛的地方看看,然后往东城去看灯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邯郸和咸阳,战国时都是相当繁盛的城市”;“希腊印度,都有文明,而繁盛时俱非在资产社会”(鲁迅:《二心集》)。
“昌盛”强调蓬勃上升;使用范围最窄,一般只用于国家;有书面语色彩,常与“繁荣”连用。例如:“革命青年要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和智慧”(《光明日报》,1979.3.4);“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郭沫若:《科学的春天》);“那时古文运动已经开了风气;律诗却因可以悦耳娱目,又是应试必需,逐渐昌盛”(《朱自清选集》);“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峻青:《秋色赋》)。
“兴盛”和“兴旺”都强调兴起、发展和成长得很有生命力。“兴盛”还突出气势大;多用于国家、社会、某种行业和学说;书面语色彩比“繁盛”、“昌盛”浓些,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斗室之内、家庭风波,何尝不是国家社会兴盛、衰亡的缩影”(《文艺报》,1982,6);“现在旗亭旅舍,屋屋相连,珍贵的货物都有,享用的器具全备,成为兴盛的商业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达尔文生物学理论兴盛后,有些作家接受这种影响,把它生搬硬套到人类社会生活上来”(《文艺报》,1982,2)。“兴旺”突出发展的势头很强;“多用于国家的发展、人口或牲畜的增长,可同“发达”连用。
例如:“我们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祖国的兴旺发达,放在我们的心上”(《光明日报》,1979.6.5);“在星罗棋布的新村里,人畜兴旺”。
“兴隆”强调发展有较深厚的程度和较突出的表现;一般用于生意,使用范围较窄;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街中间路东有一酒饭馆,生意不很兴隆,比较清静”(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老舍剧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