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 假充 假冒 混充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317页(774字)
冒充màochōng 假充jiǎchōng 假冒jiǎmào 混充hùnchōng
动词。
指以假的充当真的。
“冒充”强调大胆地作假,含贬义;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某种身份的人,抽象的性质及具体的事物。例如:“有个资本家代理人竟然冒充工人代表,到处招摇撞骗”;“现在他们在弄别的洋行的海关税单来冒充了”(《于伶剧作选》);“投机商以一般的石砚冒充名牌端砚出售”。
“假充”“假冒”都强调显出某种假的样子。
“假充”是个中性词,多用于人的品质表现、有某种身份或品质的人和有某种特质的事物。例如:“鸿渐假充内行”(钱钟书:《围城》);“几个侦察兵假充商人,进了敌军营地”;“这假充鱼肚的肉皮,小麻猫也很喜欢吃”(郭沫若:《洪波曲》);“社会的要求不再容许我们笼在假充象牙的宫殿里面谈纯文艺了”(郭沫若:《学生时代》)。
“假冒”含贬义,一般只用于不同身份的人和某些具体事物,不用于抽象的性质和人的品质表现。例如:“传说,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明代曾经被人假冒过”(秦牧:《艺海拾贝》);“壁画也着实假冒得维妙维肖”(同上);“冼大妈……不找陈文婷,却假冒震南村来人的名义找到了胡杏”(欧阳山:《三家巷》)。
“混充”强调以欺骗的手段混人耳目,含贬义,意思比“冒充”“假冒”重;多用于不同身份或品质的人,也可以用于某些具体事物。
例如:“有个奸细混充老百姓,潜入了农村”;“毛泽东教导我们,‘反动派是决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你混充什么好心肠的菩萨?!”(《小说月报》,1981,11);“玻璃混充不了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