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 性情 脾气 脾性 性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520页(1100字)
性格xìnggé 性情xìngqing 脾气píqi 脾性píxìng 性子xìngzi
名词。
指在行为方式上和对人、对事的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勇敢、粗暴、懦弱、果断、刚强、柔和等。
“性格”含有“相应于心理的外在表现风格”的意味;在心理学、文艺学的学术性文字里常用到它;既一般用于人,有时也可用于动植物。例如:“我们‘汇城人’的性格是:勇敢、坚强而乐观”(碧野:《月亮湖》);“我爱我的孩子,特别爱他这种刚强性格”(《杨朔散文选》);“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时期周围环境的影响”;“这许多自养成鱼的各种鱼群……锻炼成一种特殊顽强的性格,并不怕人”(碧野:《月亮湖》);“在性格上,她(指柳树)见水就活,能抗旱,也不怕涝”(孙犁:《风云初记》)。
“性情”较强调感情反映方面的特点;除用于人之外,有时可以用于动物。例如:“我母亲的性情是丝毫也不能苟且的”(《沫若剧作选》);“赵大龙这小伙子确实不错,和咱的大师兄刚上船时的性情差不离儿”(冯骥才等:《义和拳》);“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鲁迅:《三闲集》);“熊猫的性情很温和”。
“脾气”较强调心理特点已形成习惯;除用于人,还可用于大家畜。例如:“贺老总就是这样的脾气,他不愿住的地方比别人好”(何其芳:《记贺龙将军》);“哈!你这老头的脾气真象扦面杖”(《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们是没有的”(鲁迅:《孤独者》);“他早摸熟了这匹马的脾气”。
“脾性”兼合“脾气”和“性情”的意思,使用范围和“脾气”一致;例如:“对这种牌性毒狠的邻居,老人决计要跟它断绝交情”(柳杞:《好年胜景》);“那青灰马‘小青龙’有烈火一般的脾性”(同上)。
“性子”是口语用词,具有口语色彩;也可用于小说等作品。例如:“他火暴性子能不想报仇?”(张天民:《创业》);“梁三老汉性子急,甚至于侈想着过春节的时候,能看见儿媳妇坐在生宝的炕上呢”(柳青:《创业史》,第二部)。
“脾气”常用来表示“容易发怒或容易急躁的性情”(如说:“他脾气大”;“别发脾气”)。“脾气”具有这个意义时,和本组其他的词没有同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