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 英魂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06:1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551页(1962字)

英灵yīnglíng 英魂yīnghún

名词。

指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并不真正存在,而是设想它存在)。

“英灵”含有“伟大、光辉”的意味,有崇仰的态度色彩;多用于生前伟大的人物或备受人崇敬、怀念的人物。例如:“总理,您在九泉的英灵,看到这无比庄严的祭祷情景,能得到一些真正的慰藉吗?”(《当代》,1979,2);“誓死保卫周总理,拚一死,祭英灵”(《天安门抄》);“在大大小小的浴血奋战中,有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有过多少献身疆场,永垂不朽的英灵”(《文艺报》,1982,12)。

“英魂”含有“受人敬仰怀念”的意味,有崇敬的态度色彩,意思比“英灵”稍轻;适用于一般烈士或生前为人们所敬重的人物。例如:“作者以其更加光彩的艺术之花,祭奠那些头枕苍山、脚踏碧水的躺在永宁碑下的英魂”(《文艺报》,1980,3);“安息吧,安珂——带着祖国泥土的芬香,带着经过炮火考验的英魂,带着你对人民的爱,也带着人民对你的爱”(《中国青年报》,1983.3.29);“仰望这直插云天的纪念碑,仿佛烈士们的英魂就象碑顶那样伟岸、崇高”。

英雄yīngxióng 豪杰háojié 英豪yīngháo 英杰yīngjié 俊杰jùnjié

名词。

指才能勇略出众的人。

“英雄”强调很有勇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声望;含有“作出过很大贡献或有光辉业绩”的意味;除用于军事斗争、政治文化斗争和体育竞赛中的出色人物之外,还可广泛地用于艺术、科学、农业、工业等各界中有勇敢斗争精神而又出类拔萃、有很大贡献的人。例如:“他真象古代传说中的英雄烈士,死了还站在阵地上怒视敌人,守卫阵地”(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曹操承认自己和刘备是当今的天下英雄,因为刘备对士族的号召力要比曹操高一些”(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人,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国外,有人称赞郎平是中国女排的英雄”;“贝多芬,这位音乐的英雄,在耳朵完全失听的情况下,写了好几部辉煌的交响乐”。

“豪杰”强调才能杰出,很有气魄:一般用于军事斗争中的卓越人物,有时可用于生产战线上的先进分子。例如:“梁红玉是女中豪杰”;“你那些食客先生们,不都是天下的大贤人、大豪杰吗”(《沫若剧作选》);“这里还活着受过当年挺身战斗的人民豪杰亲切教海的人物”(秦牧:《花城》):“我们的庄稼汉里面就尽有这么一群英雄豪杰”(同上书)。

“英豪”和“英杰”都兼有“英雄”“豪杰”的意思:都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适用范围较窄,通常只用于泛说的有很大才能和贡献的人。

“英豪”更强调气魄大,常用在诗歌中;“英杰”更强调杰出,书面语色彩浓厚,使用频率较低。例如:“先烈的遗志激励着一代英豪,未竟的事业把千万人召唤”(《天安门诗抄》);“从今,夺去了我们有志的英豪;从今缺了你在我们的前哨”(《散文》,1983,1);“宋代的穆桂英,清末的秋瑾,都是女英豪”;“爸爸崔书田,1959年就出席过河北省群英会;妈妈俊英,是街道积极分子,……真是满门英杰”(《中国青年报》,1980.8.30);“那些英勇战斗的农民革命战士和他们的领袖,都是创造历史的英杰”。

“俊杰”强调才智杰出;书面语色彩浓厚,现代较少用,多出现在固定的说法“识时务者为俊杰”中。例如:“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编者敢以此为海内文豪告”(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如今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欧阳山:《苦斗》);“学生虽不敢自称俊杰,亦非不识时务之辈”(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英雄”常表示另两种意义:(一)指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敬的人(如说:“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在各条战线上,有无数英雄为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劳动”);(二)表示具有(一)所指那种英雄的品质的,用为形容词(如说:“英雄的朝鲜人民在废墟中迅速地重建家园”)。这样的意义下的“英雄”,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