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范围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9:20: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70页(594字)

又称“注意广度”。

指在一个短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当人们一眼望去(一般指1/10秒以内),可以对许多刺激对象产生清晰的视觉映象,但要把握落入视野上的全部对象是不可能的,那些被清晰地把握的对象的视觉映象的数量,即显示出注意的范围。心理学实验中常用速示器呈现点子图来测试注意范围的成绩。在相同条件下,如果被试清楚知觉的点子数越多,就表明其注意范围的成绩越好,即注意范围广。

结果发现,成人一般情况下的注意范围是8个~9个黑色圆点或4个~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对青少年注意范围的测定表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范围为6.07个点,较接近成人水平,其中女生注意范围的发展稍晚于男生,并且男生发展的进程更为均衡;青年初期时,注意范围的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能同时注意到8个左右彼此孤立的黑色圆点或4个~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注意对象的特征。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

另外,刺激呈现时,如果呈现的速度越快,同时呈现的刺激的数目越多,也会影响到注意范围的成绩,往往会出现趋于低估的错误。

另一方面是个体经验的丰富性。对注意对象的有关经验越丰富,注意范围的水平就越高,正所谓高阅读水平的人可以“一目十行”。近年来,还有人尝试从眼动的角度来了解与注意范围的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