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9:23:0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77页(771字)

个体以眼睛为感受器的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

人的视觉特性是由视觉刺激物——光的特性决定的。能够引起视觉的刺激是范围在380毫微米~760毫微米的可见光波。视觉生理机制包括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人眼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形状近似于一个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是巩膜和角膜,角膜有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

内层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视网膜为眼睛的感光部分,为一透明薄膜,其中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人的网膜上约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细胞。

两种细胞的形状和分布非常不同。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的功能也有差异。棒体细胞是暗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锥体细胞是昼视和色度的感受器,能分辨可见光谱上的380毫微米~760毫微米不同波长的颜色。电生理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表明:视网膜上有3种视觉锥体细胞分别对红、绿、蓝3种波长的光最敏感。当光线作用于视觉感受器时,棒体细胞与锥体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它所释放的能量会激发神经产生神经电信号。

电信号产生以后,将沿着神经传至大脑。

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时,人能看到闪光;这个区域被破坏时,人会失去视觉变成瞎子。

临近的一些脑区,负责进一步加工视觉信号,产生更复杂、精细的视觉,如形状识别、物体辨认等。视觉不仅依赖于视觉感受器的活动,而且依赖于中枢对视觉器官的反馈性调节。

即由感受器输入的外部刺激,经过头脑的加工,将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视觉器官的活动,使视觉器官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视觉在对物体空间特性如形状、大小、距离、深度、运动等的区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