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9:31:2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97页(685字)

研究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1.语言的性质。语言心理学主要从语言运用的心理过程方面来讨论语言的性质问题。2.语言的感知与理解,即听话者或阅读者如何把话语或文字转化为思想的心理过程。3.语言的生成,即人们用言语表达思想的过程。4.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从冯特开始,心理学家对语言问题就很感兴趣。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对语言的兴趣更大了。这是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家参与了通讯的研究,促进了语言研究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出现及通讯数学模式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语言的研究工作。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要真正解决语言问题,单靠某一门学科是不够的。1953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召开了一个跨学科的语言研讨会。

次年,奥斯古德与西贝奥克把这次会议的文献汇编出版,书名为《心理语言学:理论与问题概观》。这次会议和这本书的出版通常被看做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和确立的标志。

此后,“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lics)一词作为这门学科的正式名称,被使用得越来越普遍了。从冯特经验主义心理学占优势的时期,即1920年以后,冯特的心理学,尤其是他的内省法遭到严厉的攻击,代之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流行。在行为主义看来,言语是一种行为,在本质上与人类的其他行为没有什么差别。后来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又对心理语言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心理语言学的新趋势表现为:1.心理语言学越来越倾向于认知的观点。2.许多新领域的开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