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9:42:3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36页(557字)

因人的性别不同而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这是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人的社会行为表现的不同要求的体现。

早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自阶级社会形成以后,男女两性的社会职能的差异,就被以伦理道德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并绝对化了。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

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事实上,人们从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和教育。起初是服饰、名字、襁褓、玩具的不同;后来的游戏活动、学习专业、就业范围差异更大。

男女儿童就是在童话故事、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的影响下,通过对相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了为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角色行为。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虽有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以伦理、道德、风俗、传统的形式存在的社会文化。

性别角色同性别偏见是密切相联的,是互为因果的。在传统的社会文化中,以低估、轻视女性为基本内容的性别偏见的存在,正是传统的性别角色形成的原因。反过来,性别角色的存在,则又加剧了性别偏见,甚至也加剧了性别歧视。因此,如何减少两性之间的社会行为的差异,如何弱化性别角色,就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特别是性别差异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