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主义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0:54:0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362页(538字)

指对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积极态度。

与悲观主义相对,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为在人类历史和个人生活中,善总是大于或多于恶,善最终必将战胜恶,因此理想必将成为现实,人们对之应有绝对的信心。在伦理学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对乐观主义的不同论证。如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和托斯·阿奎那等认为,虽然人生下来就犯有原罪,但全能的至善的上帝必将战胜一切罪恶;18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是首先运用“乐观主义”一词的人,他在《神正论》一书中指出:上帝在创世时创造了在“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完善的一个”世界,尽管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恶,但恶只是善的必要陪衬,世界终将趋于尽善,达到和谐;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对宇宙和人生也持乐观主义的态度,深信可以通过解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束缚,建立一个“理性的王国”,使人类的幸福得到充分的实现。

以上这些乐观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是一种空想。无产阶级也提倡对宇宙和人生持乐观主义的态度,但与以上这些乐观主义相区别,无产阶级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源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种科学的乐观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