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10: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14页(678字)

亦称“心智训练说”“心智陶冶说”“形式训练说”“形式陶冶说”。

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官能,发展能力,并以此设置课程、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如柏拉图认为可以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和点燃人们心灵中被蒙蔽和毁坏的官能。

古罗马的昆体良也认为,教学的任务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形式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18世纪,它以德国哲学家沃尔夫的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认为人的心灵具有各种不同的官能,每一种官能都可以通过选择某种难度较高的教材,利用教学进行训练,使之充分发展,并迁移到其他学习上去。例如,通过数学教学,训练学生掌握逻辑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使之思维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拉丁文法规则的学习,使学生逻辑记忆和机械记忆的能力得以发展。

因此,教育应以形式为目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各种官能(如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推理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内容。英国教育家洛克一般被认作是形式教育的倡导者。

他在《关于理解的指导》一文中阐述了其形式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只是让学生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推理的方法,并能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形式教育思想对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美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教学论认为,一切学科都有训练心智的作用,形式教育只重视教材形式而忽视其内容价值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认为各种官能是各自独立的心理现象也有其片面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