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学法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15: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33页(618字)

亦称“启发学”或“洛扎诺夫教学法”。

指利用暗示手段,激发人的心理潜力,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它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造的。

暗示教学法旨在创造一种环境,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而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暗示教学法最早是在外语教学中开始使用的。

实验证明,暗示教学法通过音乐、想象、体力、智力练习等方式,系统利用联想、启发的力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洛扎诺夫总结使用暗示教学法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有意认识与无意认识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有意认识,更要重视让学生集中无意得到的信息以达到有意的目的。2.愉快而不紧张。

应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享受,不要让学生在生理、心理疲劳的状况下学习。3.暗示的相互作用原则。

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使学生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在学习效率提高的情况下又不加重学生负担。暗示教学法效果的实现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心理途径(从心理学角度改变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途径(修改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性、逻辑性和情感性);艺术途径(把教学内容与音乐、舞蹈、戏剧艺术等联系起来,取得心理上和教学上的效果)。

实践证明,使用暗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确实比使用一般教学方法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