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23:2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62页(707字)

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动机具有3种功能:1.激活功能。它能够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比如饥与渴的动机激发了人们择食、择饮的活动。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唤起人的行动,而且使人的行动指向于一定的对象和目标。3.维持和调整功能。

活动产生以后,人是否能坚持这种活动,也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于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动机就能获得强化,从而使活动持续下去。相反,如果活动背离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动机得不到强化,活动就很难持续下去。

引起动机的有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两种。前者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物质因素和社会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在心理学上,把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后者即为需要,是因个体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动机就是由各种需要构成的。动机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动机,它是在人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推动人去活动以满足生理需要,这些动机是生来就具有的,因此又可称为原始性动机。

包括饥渴、排泄、性欲、睡眠、冷暖、解除痛苦等。

另一类是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推动人去活动以满足社会性需要,这些动机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又可称为继发性动机。

包括友谊、爱情、归属、独立、认可、成就、赞许等。应该注意的是,虽然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但它们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类似的动机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可能出自于不同的动机。另外,一种行为的背后也有可能同时隐藏着不同的动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