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23:2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62页(966字)

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引起的。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比如,血液中缺乏水分,造成生理上的不平衡,就会产生饮水的需要;失去亲人的孩子由于心理不平衡,就会产生爱的需要。

当人通过活动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会激发人们朝向某种新的目标的行动。人和动物的需要有其共同之处:1.需要具有特定的内容。总是指的对于某种东西、某种条件或活动的某些结果的需要。

2.需要具有周期性,许多需要会重新产生、重新出现,这是有机体对其内部或周围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反映。3.需要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是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但是,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又有本质的区别。动物的需要是以先天的生物需要为条件,以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人不仅有和动物类似的先天的生物需要,同时在社会环境中,在接受人类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又形成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社会需要。人的各种需要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人并不是消极地以自然界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着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概括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是由有机体内部的生理不平衡状态引起的,是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的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比如饮食、睡眠、排泄、运动、配偶、嗣后等需要。这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但人类的自然需要也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社会文化需要是人类特有的,是社会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比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等。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向于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比如对衣、食、住、行的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劳动工具、学习用品、科研仪器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指向于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有它们而满足,比如对认识的需要、学习的需要、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和思想情感的交流欲望等。上述两种分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将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