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上海词典

独脚戏

书籍:上海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08:36: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词典》第242页(510字)

又称“滑稽”。

曲艺曲种。由吸收文明戏中的滑稽表现和江、浙、沪民间说唱技艺综合发展而成。约在民国初年,苏州籍文明戏演员王无能率先将各种方言、市声、戏曲作滑稽化的独立表演,随后遂有“独脚戏”之名,时人誉其为“老牌滑稽”。1927年,深受着名的卖梨膏糖艺人“小热昏”杜宝林影响的杭州人江笑笑来沪,因其擅说具有一定社会意义之节目,时称“社会滑稽”。

1929年,上海宝山县人刘春山崛起,以迅速反映时事新闻的快唱为其主要特色,人称“潮流滑稽”。40年代初,渐发展为“滑稽戏”,但独脚戏并未消失。

一般1~2人演出,也有三人以上的。以“噱”(即滑稽)为特点。

通常有说、学、做、唱四种艺术手段。其中最具个性的是“做”,即表演。通过荒唐的情节、奇巧的语言、古怪的装扮、意外的道具、夸张的形体动作、匪夷所思的歌舞及某些特技性表演,使观众在笑声中获得审美趣味的满足。传统曲目《七十二家房客》、《钉巴》、《调查户口》、《十三家头叉麻将》、《金陵塔》等较着名。

优秀曲目《啼笑皆非》、《我肯嫁给他》、《看电影》、《对歌》、《现身说法》、《幕后戏》、《头头是道》、《补婚》等,可说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上一篇:长江剧场 下一篇:上海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