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采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1:54:5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99页(537字)
【生卒】:1490—1578
【介绍】:
明学者。
字君亮,号师泉。江西安福人,少时以学术立身为志,不慕科举。嘉靖七年(1528)强应乡试,授寿宁教谕,后升嘉兴府同知。阳明殁后,即弃官归里,从事着述及讲学活动。
其学说思想基本恪守汉、宋儒学及阳明心学宗旨,在坚持心体为虚的前提下,认为其用为实,“心之体也虚,其为用也实。义质礼行,逊出信成,致其实也;无意无必,无固无我,致其虚也,虚以通天下之志,实以成天下之务,虚实相生则德不孤”。
认为心之主宰为性,心之流行为命,性妙于无为,命杂于有质,将师说中的性命合一之说,分离出体用之别。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性命兼修”(悟性修命)说:“夫人之生,有性有命,性妙于无为,命杂于有质,故必兼修而后可以为学”。主张为学不能只讲“悟性”,还要讲“修命”,并随时运化以致其用。“夫学何为者也,悟性、修命、知天地之化育者也”。
(《明儒学案》)其学说针对当时学者“以揣摩为妙悟,纵恣为乐地,情爱为仁体,因循为自然,混同为归一”意见而发。力图纠正时弊,倡导实在修养功夫。
后世认为,其学说明显带有宋儒涵养省察及佛教修持思想的痕迹,并反映了理学研究开始注重道德实践,更加求实的发展倾向,影响了此后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