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孚远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1:59:3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16页(643字)
【生卒】:1535—1604
【介绍】:
明学者。
字孟中,号敬庵,浙江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
历任考工主事、广东佥事、两淮盐运司判官、兵部郎中、陕西提学副使,应天府丞、福建巡抚、兵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谥恭简。
师事唐枢,传王守仁良知学,主张良知有善无恶。南都讲学时,因与周汝登倡导的良知无善无恶说观点不同,作《九谛》加以责问。
认为人最可贵的是天性,它与生俱有,至善纯真。所谓“人性本善,自蔽于气质,陷于物欲,而后有不善。然而本善者,原未尝泯灭,故圣人多方诲迪,使反其性之初而已。”(《九谛》)这种天性包含在心之中,但与心又有不同。心虽然至虚至灵,但难免掺杂有物欲。掺杂物欲后便会生出私心、妄心,就会蒙蔽天性。
所以要明心,要克己。明心方能见性,克己才能复礼。明心见性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学习而做到的。
他说:“孔子之学,自虞廷精一执中而来,其大旨在谓仁,其告颜子以克己复礼,最为深切着明者也。人心本来具此生理,名之曰仁。此举不属血气,不落形骸,故直云克己。
己私一克,天理俱存,视听言动,各有当然之则,故云复礼。一曰克己复礼,则无我无人,平平荡荡,万物一体,故曰天下归仁。
”(《原学篇》)强调见性与克己,绝不能限于谈谈说说,要身体力行。
仅是了解与认识也还不足,还要加以体会才行。所谓“凡古今圣贤所为师表人伦信今传后者,必以躬修道德而致之,断非声音笑貌所能为也。”(同上)《明史》卷283有传。
着作有《敬和堂集》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