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70页(736字)
【生卒】:1852—1924
【介绍】:
近代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与严复、辜鸿铭合称“福建三杰”。
博闻强记,以文闻名,能诗、能文、能画,尤“林译小说”成就突出,有狂生之称。曾为北京大学等校教习,讲授经义,古文和伦理学。
其讲学不分门户,认为清代学术超越今古,义理、考据,合二为一,实为汉学、宋学之外别创清学一派,赞同成立清学会。其政治态度在戊戌变法前主张维新,大谈新政。作《闽中新乐府》50首,反映了他当时的进步思想,如主张兴办女子教育,宣传爱国思想等。辛亥革命后,因始终只主张维新和忠于清廷光绪,思想转向保守,并以遗老自居。谓:“革命军起,皇帝让政。闻闻见见,均弗适于余心”,“惟所恋恋者故君耳”(《畏庐诗存·自序》)。
他没在清廷做过官,却曾10次谒光绪帝陵墓。“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当《新青年》杂志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时,他在《公言报》上发表给蔡元培的公开信,攻击北大宣传新文化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反常规,侈为不经之谈”,并离开北大。其思想由保守转而至反对新文化运动,其保守言行受到蔡元培等的驳斥。其为文推重古文,其“林译小说”风行当时,影响颇大,其虽然不懂外文,却与人合作用文言文翻译小说170余种,译笔流畅。
其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书,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对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发展的局面,促使中国文学开放意义颇大。其以中文讲通西文,严复以西文讲通中文,故世有“林严”之并称。
着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学》、《庄传撷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