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4:16:1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37页(457字)
英明的执政者在位,国家就不会产生贪图侥幸、违法乱纪的民众。
这里宣扬了儒家的贤能政治思想,强调了执政者个人品德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治乱具有重要关系。语出《左传·宣公十六年》。晋景公七年(前593年)晋国贤大夫士会被任命为中军元帅,并担任太傅之职,这种尊宠的地位使士会成为实际上的执政大夫。由于士会当政,对晋国的盗贼产生了震慑作用,“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
针对这种情况,晋国大夫羊舌职发表了“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的感慨。他引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英明的执政者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治理国家,这就使那些专图侥幸的不法之民难以立足。
这样,国家的风气、秩序才能好。他又引谚语说:“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这从反面说明,如果一个社会里贪图侥幸的不法之民多了,真正是国家的不幸。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是“无善人”的结果。一个社会的治乱,侥幸之民多少,常常是执政者是否为“善人”的一个标志。所以“善人在上,国无幸民”的概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