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师治之本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4:42:3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98页(474字)
荀子对教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谓,天地是万物之本,先祖是人类之本,君主、教师是治国之本。将教师置于同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其重视的程度超出于孔、孟,可谓前所未有。荀子认为应把尊师纳入礼制的范畴,“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弟子对老师应当“师云而云”(《荀子·修身》),“言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纳,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荀子·大略》),荀子试图用这些伦理的措施造成全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以弘扬“君师治之本”的思想。
荀子还认为,从教师的是否被重视和礼遇,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治乱,法度的张弛存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大略》)按:快,肆意也。
荀子的观点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思想,为历代励精图治的明君贤相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