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事因于世,备适于事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6:09:1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804页(578字)

韩非关于形势与对策问题的论述。

语出《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这里的“世”,指时世、时代;“备”,指准备、措施。韩非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所以说政事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措施也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政事。为了对这个命题进行说明,韩非曾在篇中举出历史事件为例。他指出虽为天下之王,但是住着茅草屋,吃的是粗劣的食物;禹虽为天下之王,但却“身执臿以为民先”,受着奴仆一样的劳苦。他们的享受比不上后世的一个县令。

他们不重天子之位,能够轻易地将王位让给别人,实际上是脱离劳苦。然而后世即使是县令的这样的小官也有不少的好处,所以就再没有像尧、禹那样轻易让位的了。

韩非指出“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形势有了变化,要求后世也像尧、禹那样,必定是行不通的。韩非还指出如果在夏代还实行远古时代的“构木钻燧”、在殷周时代还像禹那样“决渎”、在“当今之世”还行先王之道,这些肯定是贻笑大方的事情。

在篇中,韩非还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事因于世,备适于事”的说法完全一致。韩非指出,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但后世的徐偃王也行仁义可是结果却是身死国灭。

这充分说明了君主的对策必须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事因于世,备适于事”的命题反映了韩非的社会进化观念,具有进步性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