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7:06:0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24页(538字)
无神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无神论和有神论争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有神论者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目的的最高主宰,能够干预人事,赏善罚恶。
人事的吉凶福祸,社会的治乱盛衰,皆由天意、天命决定。
与有神论者的观点针锋相对,无神论者坚持认为,天是一种物质性的实体,没有意志,自然无为,不可能干预人事,人世的一切治乱祸福在人而不在天。
荀子第一个从无神论立场出发全面探讨了“天人关系”问题,明确提出“治乱非天”的思想,将人世治乱的原因归之于社会与个人。刘知几认为“天道不予乎人事”,主张把自然的变异与人事兴衰严格区分开来。柳宗元坚持天人“其事各行不相预”的观点,强调“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否定有主宰神灵之天干预人事。刘禹锡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详细论证了天与人的区别和联系,说:“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的主宰性。并说:“天非务胜乎人”,“人诚务胜乎天”,强调天无意志,不能干预人事,而人有意识,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
“天人交相胜”的思想,是对无神论天人关系观的总结。后世无神论者讨论天人关系,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