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板块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海洋大辞典》第595页(813字)
Le Pichio于1968年创名的全球六大板块之一。
东以太平洋海岭为界,北、西、西南均以深海沟与阿留申岛弧、日本岛弧、菲律宾板块、印度板块接界。南部以印度洋海岭的东延(澳大利亚-南极洲海岭)与南极洲板块接界。太平洋板块皆由大洋岩石圈组成。
与新生的大西洋、印度洋不同,太平洋是一个古老的大洋,其周围依次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褶皱带所环绕。据许多学者研究,太平洋的存在可远溯至元古代。由于中生代以前的洋底皆被席卷至洋缘海沟之下,故其早期演变史难以分辨。根据洋底磁异常记录表明,太平洋自晚中生代以来的板块演化史也是甚为复杂。在太平洋,可区分出两套年龄的磁异常条带区:①M32-M1磁异常:相当于80百万年前至今,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部和南部;②M25-M1磁异常:相当于160-110百万年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
Larson等于1972年根据磁异常认为,中生代时期太平洋地区为4个板块:太平洋板块、库拉(Kula)板块、法拉隆(Farallon)板块和菲尼克斯(Phoenix)板块,由2个三联接合点和5条扩张脊组成。
距今4000万年前,整个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从北北西方向转变为北西西方向。向西的俯冲,引起弧后扩张作用。大约距今3000万年前,库拉、法拉隆、菲尼克斯板块已大部消失,或分离成残留的洋底高原。
另有一些学者推断,古太平洋西南部曾有一个“太平洋大陆”,侏罗纪初期该大陆破裂,成为洋底高原或分别撞到太平洋四周的东区、东北区、阿拉斯加与美洲大陆上。
太平洋的中生代磁异常(据Larson等,1972)
1.中生代磁异常 2.等时线(百万年) 3.110百万年等时线(当时扩张脊的位置) 4.深海钻探点及其编号,括号内为钻探得出的基底年龄(百万年) 5.海底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