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27:5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页(999字)

【生卒】:前372—前289

【介绍】: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大师,世称“亚圣”。他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后因政治主张不见用,退而着书立说。传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着作有《孟子》。

孟子对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理解、分析作品的方法。“以意逆志”是说理解作品时要“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是指不能拘泥于作品中个别的文辞,从文辞的表面意思去机械理解作品的思想,也就是不要断章取义的意思。

“以意逆志”的涵义,后代各家由于对“意”的理解不同,解释不统一。

后汉人赵岐解为“以己之意逆人之志”(《孟子注疏》),是认为“意”指说诗者之“意”;关琪则解为“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六朝选诗定论》卷一)则是认为“意”指诗作者之“意”,这两说应以后者为是。“知人论世”是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下),是要求理解和分析作品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时代。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主张在书中是分别提出的,但两者存在有机联系,正如清顾镇所说:“正惟有世可论,有人可求,故吾之意有所措,而彼之志有可通……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可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可得也。”(《虞东学诗》焦循《孟子正义》引)孟子还提出一个重要主张“知言养气”:“公孙丑云……‘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所谓“知言”是说他能鉴识言辞的邪正好坏,即“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公孙丑》上),而所以能“知言”,则是因为善养“浩然之气”。孟子的“浩然之气”是指“集义所生”之“气”,就是指加强道德修养。把“言”和“气”结合起来,就是把“文”和“气”结合起来,即把作品和作家的修养结合起来,这可视为我国古代“文气”说的发端,对后来的文学风格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