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28:2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1页(1173字)

【生卒】:前53—18

【介绍】:

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好学,“博览无所不见”,好辞赋,以文章名世。成帝时,由于大司王音推荐,为成帝召见,先后献《甘泉》、《羽猎》等赋,授给事黄门郎。历仕成、哀、平、莽四朝。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大中大夫。

扬雄早年好辞赋,后转而研究哲学、文字学,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传见《汉书·扬雄传》,着作有《法言》、《太玄》、《方言》等,明人辑有《扬子云集》,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扬雄论文影响最大的是对“赋”的评论。他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铺采摛文的汉赋的形式主义提出了批评,指出汉赋的形式主义妨害了文学讽谏作用的发挥:“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之,必推类而言,极靡丽之辞,闳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

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繇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又颇似俳优淳于髡、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赋之正也。于是辍不复为。

”(《汉书·扬雄传》)就是认为赋家作赋尽管意在讽谏,但作品极力铺陈,雕绘辞采,读者往往只去欣赏其“侈丽闳衍”的辞藻以娱悦耳目,不能起到讽谏的作用,反而产生欲“讽”反“劝”的后果,他说这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他以屈原的赋与汉赋相比,认为前者是“诗人之赋丽以则”,后者则是“辞人之赋丽以淫”。

“丽以则”是说虽华丽但符合美刺的法则;“丽以淫”则只有浮艳的辞藻,这种赋是不合于教化之用的。

再加上辞赋作者以献赋取悦君王“颇似俳优”,因而他虽然早年热衷作赋,后来则深感悔恨,认为他少年的赋,是“童子雕虫篆刻”,是少年人的玩艺,“壮夫”是“不为”的。

这些批评对于忽视内容,徒尚靡丽形式的汉赋是击中了要害。这是重视作品思想内容和文艺社会作用的见解。

扬雄继孟、荀之后,强调明道、征圣、宗经的主张。他对儒家圣人和经典给予最高推崇:“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法言·吾子》)关于道,他提出了自然之道的观点:“夫作者贵有其循而体自然也。其所循也大,则其体也壮;其所循也小,则其体也瘠;其所循也直,则其体也深;其所循也曲,则其体也散。”(《太玄·玄莹》)这些思想对后来刘勰、韩愈等人有重要影响。

根据“明道”、“征圣”、“宗经”的主张,他反对过分文饰:“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法言·吾子》)主张华实相符:“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法言·修身》)他认为圣人之文、经典之作,都以艰深见长,因而还提倡文必艰深之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