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29: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4页(691字)

【生卒】:398—445

【介绍】: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东晋车骑将军范泰之子。

范晔博学多才,遍览经史,精于隶书,善为文章,通晓音律,弹琵琶尤为着名。他自小出继从伯父范弘之,袭封为五兴县五等侯。十七岁州郡召他为主簿,不就。后于南朝宋为刘裕相国掾、司徒从事中郎,又调任秘书丞,累官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因对境遇不满,与孔先熙等密谋,欲立彭城王刘义康,策划杀害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事泄被杀。范晔曾博采众长,将当时的几家后汉史书改写为一家之作,完成《后汉书》的纪、传共八十卷。他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现存文章有《狱中与诸甥侄书》,现存有《乐游应诏》等。

事迹见《宋书》卷六九。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发表他对文学的见解。

他重视音韵在诗歌中的运用,他说:“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他认为通晓音韵是自己掌握的一件秘宝,他说:“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他是在陆机之后的又一位强调诗歌声韵的文论家,他的意见促进人们对于文字声韵和诗歌韵律的探讨,对于后来永明体诗和永明声律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范晔论文章,注重思想内容,他认为文章“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范晔对晋宋文学中徒事藻绘的倾向不满,批判追逐形似、以文害意的风气,他指出:“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

范晔以史家自命,对文学有所轻视,自称“无意于文名”,“耻作文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