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2: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2页(877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唐代僧,本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

湖州长城(今浙江湖州市)人。主要活动于大历(766-779)、贞元(785-804)年代。他童年时即入佛,一生居住在吴兴东溪草堂,与当时士大夫颜真卿、韦应物、李阳冰、顾况等互相唱和,时号“江东名僧”。皎然的诗文由湖州刺史于颙编为《杼山集》,还有诗论专着《诗式》、《诗议》、《诗评》留传至今。事迹见《唐才子传》。

皎然论诗崇尚自然。

他说:“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但他要求人工锻炼与自然的结合。

他说:“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这是说,经过艺术的创造而达于自然。

皎然重视对诗歌风格的辨析,对风格作了周密的分析。《诗式》卷一《辩体有一十九字》条,一个字概括一种风格,并加以简单的解说,如:高(风韵切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等。

皎然自评说:“其一十九字,括文章体德风味尽矣,如《易》之有《彖辞》焉。”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更细微的区分,对诗歌风格学的发展有贡献。

后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明显受到皎然的影响。皎然在多种风格中追求“高古”、“闲逸”、“冲淡”、“自然”,追求“气高而不怒,力劲而不露”、“意中之静,”“意中之远”的手法和意境。

皎然还论述了诗歌的继承与革新问题。他说:“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能知复变之手,亦诗人之造父也。”他主张学习传统经验与努力变化创新两者互相结合。皎然的上述意见是在吸取前人理论成果与概括丰富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价值。

皎然论诗,重艺术表现而忽视思想内容,忽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他的诗论语多玄虚,流于微妙,其中除老、庄的思想影响外,也杂有佛学思想因素,对后代的以禅论诗,有重要的启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