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2: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8页(682字)

【生卒】:787—849

【介绍】:

字文饶,赵郡(今河北晋宁西北)人。

唐武宗时宰相,封卫国公。父为宰相李吉甫。他“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入仕后仍坚持读书着述。执政六年,执行削弱藩镇政策。“李党争”,他是李派首脑,后遭牛派打击,贬死崖州(今广东海口)。着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旧唐书》卷一二四、《新唐书》卷一八〇有传。

李德裕论文以《文章论》为代表。他赞成曹丕的“文以气为主”之说,并补充说;“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词丽藻,……不得为全璞之宝”,强调气要贯一。同时,他又强调“气”要“势壮”才“美”,而“势壮”却又要有停息、变化才行。

他以音乐与河流为喻,说“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才能令“听之者愿闻”;“迅激”之水,必有“洄洑逶迤”即回澜曲波,才能使“观之者不厌”。就是说,文章写作,既应重气,又要有波澜起伏,疏密相间。

他还主张“文”要“言妙而适情”,反对沈约的“声律说”。认为象沈约那样“以音韵为切”是“语虽甚工”而“旨则未达”,达不到“文”的表情达意目的。他还反对骈俪,主张为“文”要“意尽而止,成篇不拘于只耦”,认为如此方能“篇无定曲,辞寡累句”。

他认为模仿《风》、《骚》,不应非难。理由是“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这些主张,跟韩、柳古文运动的主张,基本一致。

但有两点偏颇:完全否定沈约的声律说,不够全面;过分轻视“文”的艺术形式,认为“如彼璞玉,磨砻成器”即可,如再“错以金翠”,就认为是“美质既雕,良宝斯弃”,无疑是不正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