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2: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9页(1045字)

【生卒】:803—853

【介绍】: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晚唐着名人。史称“小杜”。祖父杜佑,三朝宰相,着名史学家,着《通典》。杜牧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黄、池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旧唐书》卷一四七,《新唐书》卷一六六有传,皆附《杜佑传》后。

杜牧是个才兼文武的人物,喜议政谈兵,曾注过《孙子兵法》,为唐代唯一懂军事的诗人。

他的文学观点,主要载于《答庄充书》、《上知己文章启》、《献诗启》、《李贺集序》、《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等文中。他在《答庄充书》中,阐述了文章内容和形式的主次关系:“凡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兵卫”。“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益鄙”。这段话,把内容和形式的主次关系,说得很具体。这种“以意为主”的原则,他自己是努力实践的。在《上知己文章启》中,一一说明了他写《燕将录》、《罪言》、《原十六卫》、《与刘司徒书》等文的原因。

如他交代写《阿房宫赋》的原因是“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他的散文,确是有感而发,继承了韩、柳散文的传统,有现实意义。杜牧的诗歌成就,超过散文,也是那个时代的高峰。在《献诗启》中他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表现了他对晚唐那种纤巧卑弱诗风的反对。“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说明他的诗对古今皆有吸取,也皆有剔除。

这也体现了他“以意为主”的原则。他评诗也有创见,如在论述李贺创作时写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贺诗词藻艳丽,构思新巧,设想诡异,形象鲜明,为抒情诗的艺术风格,开辟了新境界。杜牧在评论中对李贺诗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作了生动的描绘和较确切的评价。

杜牧亦有自己的局限,把自己庸俗享乐观点写入诗中,出现了部分格调不高的作品。他还借为李戡写墓志机会,通过李戡之口,大肆攻击元白诗为“淫言媟语”的“纤艳”之作,其中虽不无合理因素,但意气用事,意见是偏颇的。

杜牧着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四部丛刊》本)。他的诗有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注释详博,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