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4:4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74页(936字)

【生卒】:1013—1077

【介绍】:

夫,别号伊川翁,死后赐号康节,世称康节先生。

先世为河北范阳人,其父迁至河南共城(今河南密县)。邵雍先居共城,后居洛阳。

曾从李之才受象数之学。他与旧党富弼、光等交往密切,王拱辰、吕公着等多次举荐而不仕;受富弼等人赠宅、供养。

他写论文,着书立说,自名其室为“安乐窝”,又号安乐先生。着有《皇极经世》、《击壤集》等。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是道学家。

但他不用一般道学家“以文害义”的观点去排斥诗文创作,他不但写文,还写文论;由于他是道学家,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论的,所以他的文论又有浓重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他的文学主张又自相矛盾。

一方面,他继承“诗言志”的传统看法,认为诗是对外界感受的感情表现。他在《击壤集·序》里说,“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谓之音。”同时他又认为主观决定客观,《乐物吟》所说的“天地自我出”,“反观莫不全备”,使他的“怀时”、“感物”触发的“情”、“志”成了主观世界的产物;作诗只需向主观精神世界探求,无需把客观物质世界当成源泉,这是违反诗的创作规律的。

邵雍承认诗是抒情的。《乐物吟》提出“感其物则谓之情”,“扬其情则谓之声”。重视诗的抒情特点。

但他又认为诗歌不可抒写诗人的自己之情,只能言性说理。在《伊川击壤集序》里又说:“近世诗人穷戚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于淫泆。身之休戚,发于喜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甚至把重“情好”而轻“义理”看成伤害性命的洪水。这就取消了诗的情感,只留性理,把诗变成宣传道学的说教工具,正如刘克庄《吴恕斋诗稿跋》所指出的,成了“讲义语录之押韵者”。

尽管邵雍论诗在理论上自相矛盾,但在一般道学家大倡“以文害义”,反对作诗文的情况下,他认为道学家作诗文并不是玩物丧志、伤理害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就道学家说来,也还是难得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