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4: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77页(886字)

【生卒】:1019—1086

【介绍】:

北宋大臣、史学家

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因称涑水先生。仁宗宝元二年(1039)举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立志编《通志》以为封建统治的借鉴。英宗治平三年(1066),编成秦以前古史八卷进上,英宗命续修。神宗时始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神宗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光极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表明他思想的保守。他的意见神宗没有采纳。

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辞而不就。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继续《通鉴》的编撰工作。至元丰七年(1084),这部长达二百九十卷的通史巨着最后脱稿(参加编撰的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

次年哲宗继位,召他入京理国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居相八个月病死。

追封“温国公”,谥曰文正。除《资治通鉴》外,遗着还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效欧阳修《六一话》而作《温公续诗话》(原称《续诗话》,又称《司马温公诗话》、《司马光诗话》、《司马君实诗话》、《司马太师诗话》和《迂叟诗话》等),题记自云:“《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可见是作亦偏于记事。此外,他的文学批评观点还见于他的一些书札中。

在道与文的关系上,司马光基本上是重道德、轻辞章的。“若夫习其容而未能尽其义,诵其数而未行其道,虽敏而传,君子所不爱。此文学所以为末者也。”又说:“今之所谓文者,古之辞也。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明其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也。

”(均见《答孔文仲司户书》)其重道轻文之意于斯可见。但他与理学家们的主张还有所不同,他并不排斥文,是要求“通意斯止”——“辞达”而已,不“华藻宏辩”就是了,并不废文。

因此在谈到诗的时候,也能注意到要含蓄警策,“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温公续诗话》),与欧阳修、梅臣的见解颇为相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