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7:3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00页(621字)

【生卒】:1174—1243

【介绍】:

字从之,号慵夫,藁城(今属河北)人。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经义科进士,官至国史院编修、着作佐郎、左司谏等职,金亡北归,隐居不仕。着有《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金史》卷一二六有传。

王若虚是金代着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他的《滹南遗老集》中有《文辨》四卷、《话》三卷,另有论诗诗若干首,他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基本倾向是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反对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派的形式主义倾向,他论诗、文继承其舅父周昂(周德清)的观点,强调“以意为之主,字句为之役”,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反对本末倒置,“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滹南诗话》)。

他在《论诗》诗中提出:“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要求作品有独创性和真性情。

他提倡辞达,反对过分雕琢和因袭模拟,他批评江西派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以为不过是变相剽窃。他在《文辨》中提出:“定法则无,大体须有”,“定法”指束缚人们手脚的“句法”;“大体”指“理达辞顺”,即文字流畅,充分表达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

他在《滹南诗话》中还发挥苏轼关于形似和神似的观点,认为绘画首先求其形似,然后再求其神似,“画而不似,则如勿画”;作诗则在于不离题,而又不局限于题内,“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于题,而要不失其题”。

许多见解都是很精辟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