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9: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14页(880字)

【生卒】:1336—1374

【介绍】:

字季迪,号青丘子,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他出身贫寒,性格疏放,不拘礼法。元末隐居于吴淞青丘。明初,被召参加《元史》编修,授官翰林院国史编修。书成,授户部侍郎,固辞不受。

后因事下狱被杀,年仅三十九岁。高启博学工,与杨基等人并称“吴中四杰”。

着有《高太史全集》、《凫藻集》。《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高启在政治上采取与封建统治者不合作态度,诗歌创作取得一定成就,写了一些反映现实的好诗,但由于隐居避世,大部分诗歌为抒写个人生活感情的闲适之作。其文论主要强调风格的摹拟,开拟古主义先河。他认为“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独庵集序》)。“格”就是格调,“格以辨其体”;“意”是造意,“意以达其情”,“趣”即兴趣,“趣”以臻其妙”,“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秾缛、幽婉、奇险”等各种风格便表现出来。

他推崇具备多种风格的作家,认为“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渊明之善旷”,“长吉之工奇”,“皆未得为全也”。因此,他主张作诗必须“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即摹拟各家风格特征,掌握各种技巧,“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名明大方。”这种只注重其形式技巧摹拟的主张,开明代拟古主义诗风的先声,使诗人失去创造性与个性,给他自己的作品也带来严重缺欠。

《四库提要》说他“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

高启论诗,还继承儒家传统诗论,说:“凡可以感心而动目者,一发于诗。”(《娄江吟藁序》)“凡岁月之变迁,山川之历涉,亲友睽合之期,时事变故之迹,十载之间,可喜可悲者,皆在而可考。”(《缶鸣集序》)“登高望远之情,怀贤弔古之意,与夫抚事揽物之作,喜慕哀悼,俯仰千载,有或足以存劝戒而考得失。”(《姑苏杂泳序》)高启要求诗歌创作“抚事揽物”,“存劝戒而考得失”,是重视发挥诗歌的社会作用,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的主张,还不可一概否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