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9: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18页(986字)

【生卒】:1447—1516

【介绍】:

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

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宪宗成化元年(1465)授编修,成化八年(1472)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刘瑾专权,他依附周旋于左右,颇为时人非议。武宗正德七年(1512)致仕,卒谥文正。

着有《怀麓堂集》一百卷,内有《话》一卷,《明史》卷一八一有传。

李东阳“历官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费司业廷言留饮题壁》),诗歌创作生活贫乏,内容空虚,只在语言形式的典雅工丽上下功夫。

其着名作品《拟古乐府》,只是以乐府诗体咏述史实,艺术成就不大。但他官高位显,以宰臣地位长期主持文坛,达数十年之久,一时诗人奉为宗师。

在明代前期诗坛台阁体既衰,前、后七子将兴之际,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具有过渡性质特点的茶陵派。

李东阳论诗,并未摆脱台阁体习气,但深受严羽影响。他在《怀麓堂诗话》中说:“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粘皮带骨,至江西诗派极矣。

惟严沧浪所论,超离尘俗,真若有所自得,反复譬说,未尝有失。”又说:“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调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然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为杜学也。”李东阳提倡宗唐师杜,强调音节法度,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有直接影响。

但他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反对模拟,力主性情。

他称赞严羽的“别材”、“别趣”之说,认为这是“论诗者无以易此”的理论。还说:“诗在六经中,别具一教,盖六艺中之乐也。乐始于诗,终于律。”强调了诗、文体制的区别,突出了诗歌音乐性的特点。《镜川先生诗集序》提出:“必为唐,必为宋,规规焉俛首缩步,至不敢易一辞出一语,纵使似之,亦不足贵矣,况未必似乎?……岂必模某家,效某代,然后谓之诗哉!”反对模拟,要求诗歌要有独创性。《诗话》指出诗歌具有“陶写情性,感发志意,动烫血脉,流通精神”的特点,突出了诗歌创作抒发性情的作用。

《四库提要》评李东阳论诗说:“多得古人之意,虽诗家三昧不尽于是,要亦深知甘苦之言矣。”李东阳对诗歌的艺术特点确有一定的认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