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0:1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20页(562字)

【生卒】:1479—1511

【介绍】:

字昌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弘治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集有《徐昌谷集》,诗话有《谈艺录》。

明史》卷二八六有传。

徐祯卿为前七子之一。其诗论追随李梦阳、何景明,主张以汉诗为堂奥,魏诗为门户。但他论诗也有不同于李、何的地方。

首先,他论诗重情,认为“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他举例说:“延年婉歌”,故“汉武慕叹”,但如果“歔欷无涕”,没有真情,那么,“行路必不为之兴哀”。

他还认识到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外物触发:“情无定位,触感而兴。”其次,他论诗贵实,反对追求形式,空陈华藻。

他说:“若徒务琱切之华而不责其实,则恐为扬雄之‘玄’,徒取病于后世耳。楩楠豫章之才,所用于后世者,贵其实也。

仆虽驽德,窃尝志于是,其必本道德之衷,遵作者之度,以缫茧襚衣生物而已。”(《与李献吉论文书》)又说:“至于陈采以眩目,裁虚以荡心,抑又末矣。”由此,他不同意李梦阳的“因格立情”的拟古的形式主义主张,而主张“因情立格”,即风格受情决定:“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特定围环之大略也。”(《谈艺录》)这说明在前七子中,各人的见解亦同中有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