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0: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21页(700字)

【生卒】:1483—1521

【介绍】:

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

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刘瑾专权,遭排挤,托病辞归。瑾诛,李东阳推荐恢复旧官。后受命为陕西提学副使。着有《大复山人集》三十八卷。《明史》卷二八六有传。

《明史·本传》说何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初为、文,甚相契合,成名后,互相诋河,各立门户,相持不下。当时人称:“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明史·本传》)但论诗、文,仍何、李并称。

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何景明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领袖,他们共倡复古,对扭转台阁体文风,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他论诗宗旨与李梦阳基本一致,仅在学古的途径和方法上略有差异,因而发生争执。

《与李空同论诗书》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观点。他主张学古要“领会神情”、“不仿形迹”;从学习古法入手,又不受古法限制,要求舍筏则达岸,达岸则舍筏,他反对步趋古法之中,主张“以有求似”,“不相因袭,而相发明”,从而达到“自创一堂室,一户镛,成一家之言”的目的。何景明主张较为灵活,也有创新要求,但在复古的前提下要求创新,终无法跳越古人的藩篱。《四库提要》说:“正、嘉之间,景明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然二人天分各殊,取经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复诘难,然两不相下。

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这段话对前七子的影响及何、李之争的评价,还是较为全面公正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