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1:2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32页(848字)

【生卒】:1542—1605

【介绍】:

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

万历进士。曾任青浦知县、礼部郎中。

屠隆有才华,为千言立就,语多藻绘。

有《白榆集》二十卷,《由拳集》二十三卷。

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屠隆为末五子之代表人物。

其文论主张从总体看尚未摆脱七子影响,但已不同于拟古论,不主张以摹拟为能事。他说:“文体靡于六朝,而唐昌黎氏反之,然而文至于昌黎氏大坏焉。诗教变于唐人,而宋诸公反之,然而诗至于宋诸公大坏焉。

昌黎氏盖所谓文起八代之衰者,今读其文,谨能摧骈俪为散文耳。妍华虽去,而淡乎无采也;腴虽除而索乎无味也;繁音虽削而瘖乎无声也。其气弱,其格卑,其情缓,其法疏,求之六经、诸子,是遵何以哉!”又说:“宋人之诗,尤愚之所未解。

古诗多在兴趣,微辞隐义,有足感人。而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这些都是沿袭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言论,从格调方面贬低唐文,从兴趣的角度否定宋诗。但屠隆对形式摹拟也表不满,提出独创的要求;“愚意作者必取材于经史而熔意于心神,借声于周秦而命辞于今日,不必字字而琢之,句句而拟之。”“今文章家独有周汉之句法耳,而其浑博之体未备也,变化之机未熟也,超妙之理未臻也。”他反对“傍人藩篱,拾人咳唾,以为生活”,反对“模辞拟法,拘而不化”。这些主张对拟古主义的批评已经极为尖锐。屠隆还对诗歌创作的虚实关系作了探讨。他在《与友人论诗文》中反对扬杜抑李,扬“实”抑“虚”,认为“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

”他指出杜诗有实也有虚,有赋也有兴;李诗则是有虚也有实,有兴也有赋。

虚与实,赋与兴,不能偏废和强分优劣,好的作品都是虚实兼美的。他所谓实,接近于今天的现实主义,所谓“虚”接近于今天的浪漫主义。

屠隆对两种创作方法都加以推重,反映他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互结合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是颇为可贵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