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1:4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33页(1069字)

【生卒】:1550—1616

【介绍】: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广东徐闻典史、浙江遂昌知县,因弹劾时政,触忤权贵,遭到降职免官,遂不复出,专门从事戏曲和文创作。作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居室名玉茗堂,故亦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紫钗记》即《紫箫记》改写本。

诗、文着作有《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明史》卷二三〇有传。

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是王学左派的代表人物,又倾心佩服被视为“异端”的李贽,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影响。汤适应明代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市民思想的发展要求,热心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传统的民主精神。

他从事文学活动时期,正当后七子大倡复古之风,他和徐渭、袁宏道等人站在一起,反对复古模拟,强调表现性情,大胆抒发男女情爱,在反对复古派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清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指出:“自王、李之兴,百有余岁,义仍当雾雺充塞之时,穿穴其间,力为解穴。归太仆之后,一人而已。”肯定他在反复古派斗争中的作用。

汤显祖的主要成就在戏曲创作和理论批评方面,他是临川派的缔造者,创作成就很高,理论批评也具有广泛影响。以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之争,是戏曲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流派之争。他没有专门的戏曲理论着作,其主张散见在一些书信、序跋、题记之中。他重视戏曲的内容,强调充分表达剧中人的感情。

他认为两性的情爱具有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他在《牡丹亭题记》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是“戏”的源泉,“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情”与“理”对立,“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把现实生活中的“情”,与理学家宣扬的抽象的“理”对立,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他反对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过分强调音律,以致破坏了戏剧感情的表达。在《答吕姜山》一文中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辞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汤显祖重视辞采,强调语言文字在表达人物感情上的作用,轻视音律在演出中的效果,这是他和沈璟争论的中心,也是临川派与吴江派分歧的关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