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3:0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37页(842字)

【生卒】:1568—1610

【介绍】:

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做过吴县令,官至稽勋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其中他的声名最大,成就最高,是公安派的领袖。他在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革新明代文学、建立公安派的理论中,起了重要作用。着有《袁中郎集》四十卷。《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袁宏道的文学思想,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受李贽思想的直接影响,在同复古派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他反对复古模拟,提倡变古创新。

在《雪涛阁集序》中说:“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认为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丽变化,不同的时代就应该有不同的文学。

在《与江进之》信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模古者也,亦势也。”“势”即是文随时变不断革新的必然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是复古倒退。他反对前、后七子用格调、法度等一套陈规陋习束缚创作,提出“法因于敝而成于过”的观点,认为“今之人徒见宋之不法唐,而不知宋因唐而有法者也”。

(《雪涛阁集序》)他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抒发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在《序小修》一文中他称赞他的弟弟袁中道的作品,“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

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要求具有“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的独创精神,反对“粪里嚼查,顺口接屁”、“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与张幼于》)的因袭模拟、千篇一律、雷同化的恶劣倾向。袁宏道重视戏曲、小说、民歌的地位和价值,对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宏道的文学主张,具有脱离社会现实,追求个人情趣的倾向。《明史·本传》说他以“清新明畅”矫七子拟古之弊,“然戏谑嘲笑,间杂其间,空疏者便之”,时人曾讥其“俚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