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3: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52页(684字)

【生卒】:1640—1715

【介绍】: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长期贫困不得意,除出外游学和在江苏宝应县作了一年多幕宾外,在家乡为塾师。七十一岁才补上岁贡生。

着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及收有文、俚曲的《蒲松龄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序》中概括了他创作《聊斋志异》的基本经验:小说创作必须有进步的思想内容,继承优良的文学传统,学习民间口头创作。

序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说明他的小说充满着“孤愤”的情绪。蒲松龄写小说,广泛搜集、学习民间创作。序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他在《聊斋俚曲·慈悲曲》前言里,强调俚曲“情真词切意缠绵”,指出民间文学的特点在于“情真”。他并创作大量鼓词、俚曲等通俗文学作品。他崇敬屈原和李贺,说他们的作品“自鸣天籁,不择好音”,认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蒲松龄正是继承了抒发“孤愤”不平之情,反映民生疾苦的文学优良传统来创作自己的作品的。他称自己的创作是“春鸟秋虫,时自鸣其天籁;巴人下里,实不本于宗传”(《聊斋文集》卷五)“世无知己,则顿足欲骂,感于民情,则怆侧欲泣,利与害非所计及也”(同上)。

蒲松龄在《〈宋七律诗〉跋》中提出“真”是他自立门户的批评标准:“宋人之诗,率近于俚;而择其佳句,则秀丽中自饶天真,唐贤所不能道也,……吾于宋集中选唐人,则唐人逊我真也,敢云以门户立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