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4: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56页(672字)

【生卒】:1673—1769

【介绍】:

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着有《归愚文钞》五十八卷,曾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等诗选,另有诗话体论诗专着《《说诗晬语》。《清史稿》卷三〇五有传,

他少年受诗于叶燮,作诗取法汉魏盛唐,论诗主张“格调”和“温柔敦厚”之说。崇奉盛唐诗而排斥宋诗。

他虽选《古诗源》及明、清之“别裁集”,而不着于宋、元之诗。其序《明诗别裁集》说:“宋诗近腐,元诗近纤,明诗其复古也。”又谓明弘治、正德间,李梦阳、何景明“力追雅音”,边贡、徐祯卿为其羽翼而“古风未坠”,极力称赏七子并承袭他们的拟古主义主张。沈德潜论文学的源流得失,特别着重溯源,强调形式、格调。他主张的“格调”,其格指表现思想之模式,调则为诗语之音调,故格调为构成诗外形的形式音律。他把“格调”看作诗歌创作的关键,如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表明了格调论形式主义实质。

沈德潜提倡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认为这是所谓“诗教之本原”,一切应该以它为旨归。

他从封建的政治目的出发,强调“厚人伦,匡政治”。他在《说诗晬语》中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这种思想贯穿在他的一切论着中。他的诗论,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要求,在乾隆朝曾显赫一时,他的较高的社会地位更帮助了他,使其主张广泛传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