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櫆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4:4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58页(534字)

【生卒】:1698—1779

【介绍】:

字耕南,一字才甫,号海峰,安徽桐城人。

官安徽黟县教谕。游京师时,以文谒方苞,苞大惊服,力为揄扬,由是名着,是桐城派中坚人物。刘大櫆的文论思想,见于《论文偶记》。着有《海峰先生文集》、《海峰先生集》。《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有传。刘大櫆传方苞的古文义法,在法的方面作了补充和发挥。

他上承方苞,下启姚鼐,对桐城文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论文主旨重在“文人之能事”方面,讲求神、气、音节。

他以为:“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

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论文偶记》)。

从艺术方面着眼,他把义理、书卷等视为材料,他不讲材料,而讲能事,即神、气、音节。认为,神气是文章的最精处。

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刘氏于音节字句讲作文法,易于明其通篇脉络,注意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富于音节美。

但是,单纯地强调音节字句,教人不从大处落笔,仅得其一端,有其片面性。

分享到: